“11·28”重大爆燃事故現場警示會召開
2018/12/1012月5日,應急管理部在河北張家口召開“11·28”重大爆燃事故現場警示會。會議深入剖析了“11·28”事故暴露出的突出問題,督促河北省和全國各地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強化化工和危化品安全生產監管重點工作落實,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11月28日零時40分左右,位于張家口市望山產業園區的河北盛華化工有限公司附近發生重大爆燃事故,導致23人死亡、22人受傷。經初步調查,事故直接原因是:中國化工集團所屬盛華公司氯乙烯氣柜發生泄漏,泄漏的氯乙烯擴散到廠區外公路上,遇明火發生爆燃。發生泄漏的氯乙烯水封式儲氣柜容積5000立方米,在工廠界區內靠近310省道布設。目前國務院安委會已對該起事故的調查處理實施掛牌督辦。
應急管理部危化品監管司司長孫廣宇表示,“11·28”重大爆燃事故是自2012年造成29人死亡的河北克爾化工有限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起化工事故;也是今年造成19人死亡的四川宜賓“7·12”爆炸事故后,全國第二起化工重大事故。
會議深入剖析了“11·28”事故暴露出的突出問題,指出有關地方政府和事故企業存在安全紅線意識不牢、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重大風險管控不到位和監管部門安全執法不嚴格,要求從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經濟損失、遵紀守法、生存發展、政府及企業形象等方面充分認識這起事故暴露問題的嚴重性,認真反思事故帶來的深刻教訓,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防范遏制危化品重特大事故。
會議強調,要把狠抓作風建設作為當前化工和危化品監管系統的一項重要任務,以加強作風建設,提升監管效果和質量。
應急管理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王浩水表示,各級應急管理(安全監管)部門和相關企業單位要全面開展氯乙烯行業的專項整治。氯堿行業也要盡早研究取消氣柜的可能性,從根本上消除氣柜安全風險。
天津等21個省級政府應急管理部門負責人、全國氯乙烯生產企業及所在縣安全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應急管理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和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主要負責人、河北省有關領導和張家口市主要領導參加會議查看了事故現場,觀看了事故警示片,并聽取了有關專家關于電石法制氯乙烯生產工藝主要風險的講座。目前,河北省已成立調查組,正對事故進行深入調查。
新聞快論
“人禍”何時休
□ 馬特
“11·28”重大爆燃事故令人痛心。然而,初步調查結果和現場情況卻讓人感嘆,這樣的事故結果甚至還是“不幸中的萬幸”——事故發生在夜間,事故發生地點人員比白天少;對面海珀爾新能源科技公司處于試生產期間,事故發生時僅有個別人在場;路邊運輸車輛運送的是煤炭,沒有運送電石等危化品的車輛。若非如此,后果將如何,難以想象。
發生事故的盛華公司廠區2012年完成主體工程,距今僅6年時間,現場設備卻腐蝕嚴重,很多螺釘、法蘭都已銹死,就像一個幾十年的老廠,反映出企業對設備管理的疏忽。在盛華公司靠近310省道一側,企業與省道之間僅有一個柵欄圍墻,對于3個5000立方米的儲氣柜和旁邊的氯氣球罐而言,一旦發生泄漏,圍墻基本等同于無。
更令人無法平靜的是,中控室值班人員在上班期間幾乎全部睡覺,DCS系統報警裝置聲音幾乎被全部關閉,DCS系統報警時中控室無人做出反應。這種情況在化工生產中可以說是不可想象。
事故的原因仍在進一步調查。但不可否認的是,一起看似偶然的事故,是由一個個不遵守生產要求,不重視工藝管理、設備管理、現場管理的行為合并起來的必然事件。這,就是無可辯解的“人禍”。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在這樣的重大事故面前,相關企業應該好好反省,為了生產盈利,是否就可以不顧人身安全?其他企業也該引以為鑒,深刻思考如何才能不重蹈覆轍。
我們常常能夠聽到,化工企業在升級安全系統、實現全過程安全管控后,“安全總監終于能夠睡個踏實覺了”。然而,一次又一次的事故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安全生產工作就應該寢食難安,就應該膽戰心驚,就應該如履薄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以更高的要求約束自己、約束員工、約束企業,才能把安全風險盡可能降至最低。
安全生產這條路,永遠沒有終點。